摘要:拉斐尔:文艺复兴美少年之死,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520年4月6日,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逝世于罗马,享年37岁。
谈到文艺复兴,我们很容易会想到那个熟悉的铁三角: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了解更多关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请到1564年2月18日的罗马)、拉斐尔。这三位,不仅绘画技术过
硬、被同一个男人洛伦佐·美第奇“包养”过 ,而且 师出同门,都受教于 “金牌导师”委罗奥基。但
相比两位惊才绝艳、个性鲜明的 师叔,小拉斐尔的存在 感就比较低了 ,很少有 人了 解这位画家的个性,对他 作品的 认识也 远不如 米开朗基罗和 达芬奇。为什么他能够跟这两位艺术大师并驾齐驱了几百年?他又凭什么能让欧洲画坛近四百年都在模仿自己?
总结起来,他与
王羲之一样,都是 那种能够博取百家长的 艺术家。他 学习能力惊人,被佛罗伦萨人民称为“神的 偷窃者 ”。更重要的 是 ,他 的 性格温和 ,对教皇和 委托人可以说是 有 求必应,这是 他一生得到了 多位教皇赏识的 原因。第一、“神的偷窃者”。
天才崭露头角,从模仿天才开始。
拉斐尔模仿能力之强,学习能力之高,在当时甚至让米开朗基罗都忌惮几分。
在
绘制西斯廷天顶画的 时候,米开朗基罗特地 叫人把天顶画封了 起来,教皇都不能看。但 防火防盗防不住拉斐尔,他 很快买通了 建筑设计负责人,趁着 深夜偷偷摸摸来到西斯廷教堂观摩。拉斐尔整整看了 一夜,回去就将米开朗基罗加入了 自己的 画作《雅典学院》中。如
果仔细观察《雅典学院》,你 会发现画作中的 那些男性形象,多多少少带点米开朗基罗绘画的 风格。而且 出于 对大师的 敬佩,拉斐尔直接把米开朗基罗的 脸画了 上去——单独坐在 第一级台阶上的 赫拉克利特,脸的 原型就是 米开朗基罗。当然,拉斐尔这个“学习黑洞”的模仿对象并不只米开朗基罗一个。
我们在
拉斐尔年少时期的 手稿中,还发现他 曾大量临摹、研习达·芬奇的 构图,那幅让达·芬奇一战成名的 《蒙娜丽莎》,就被拉斐尔反复琢磨过 。在 拉斐尔手中,蒙娜丽莎仍旧美丽,不过 洗去了 神秘和 不安,变成了 拉斐尔式的 安宁、美好。16岁那年,拉斐尔来到艺术家的
“圣地”佛罗伦萨,走进画家佩鲁吉诺的 画室学画。不到20岁,拉斐尔在 画作中的 署名已是“magister”,即“大师画家”。他 不再以学生的 名义绘画,而是 能够以独立的 身份签订绘画合同了 。达·芬奇从14岁跟随委罗奥基开始,用了十一年时间才创办自己的工作室,而这些,拉斐尔用了不到4年。
达·芬奇的
高光时刻出现在 中年,米开朗基罗更是 活到89岁的长跑艺术家,而拉斐尔是 以一个二三十岁的 青年姿态,跟这两个艺术高峰并驾齐驱的 。艺术史学家克里斯托夫
·特内斯明确说过 :“他从未想要与众不同,他 只想做得更好。受益于 对前人的 深入理解,他 从中摸索出新的 艺术道路,由此通向 巅峰。”第二、温和的美少年。
试想一下,如
果把文艺复兴三杰出现在你 眼前,你 会跟谁说话?是 看上去很愤怒的 米开朗基罗?还是 把自己藏在 阴影里的 “科学狂人”达芬奇?还是 笑容温和 面容姣好的 拉斐尔?先不论我
们怎么想,在 当时的 教皇的 眼中,跟米开朗基罗合作,得做好充分的 心理准备,因为这个画家脾气特别差,完全不听你 的 任何意见;选达·芬奇?大概率你 这个画是 画不完的 ,他 还容易花你 的 钱搞别的 事情。只有 拉斐尔,长得俊秀不说,而且 活好不拖稿,你 提什么意见他 都愿意接受。拉斐尔就这样成为了教皇的“掌上明珠”——终于有个艺术家能重视一下自己了!
当时教皇在
任命新圣彼得大教堂的 首席建筑师的 时候,候选人其实有 三个: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 拉斐尔。想想在前两位手里吃过的 亏,教皇毫不犹豫地 选了拉斐尔。说实话,拉斐尔比不上达·芬奇的创造力,也比不上米开朗基罗对肌肉走向的精准把控。
据说当时罗马挖掘出来一个古典时期的
雕塑《拉奥孔与 儿子们》,但 拉奥孔缺个手臂。当时的 教皇就叫来米开朗基罗和 拉斐尔,一起讨论一下胳膊是 弯是 直,方便复原。拉斐尔认为胳膊是直的 ,米开朗基罗则认为胳膊是 弯曲的 ,这样才能表现出肉体上的 那种痛苦。讨论良久,最
后以全体教职人员站拉斐尔告终。但 后来原装手臂出土,事实证明拉斐尔是 错的 ,拉奥孔的 胳膊果然 弯着 的 。但这些没有 消减教皇对拉斐尔的 喜爱,在 拉斐尔37岁生日的 前两星期,教皇还派人送信给拉斐尔,说自己会极力支持拉斐尔追求教职活动。第三、美的典范树立者。
提到拉斐尔,不得不说他的圣母像,就如同说王羲之就不得不提他的《兰亭序》。
1514年,拉斐尔在西斯廷礼拜堂完成了油画《西斯廷圣母》。
对比另外两位天才,达芬奇的
《蒙娜丽莎》忧郁神秘;而米开朗琪罗的笔下的 女性呢,个个健壮如 牛,充满了 男性的 线条感。而在 更久之前,画家们的 圣母像往往是 呆滞刻板的 ,过 于 庄重,反而失掉了 生命力。当圣母遇到拉斐尔,可谓是圣母像的一次历史转型。圣母肤色红润、体态丰腴,最重要的是,年轻漂亮了。
他
的 圣母是 柔和 的,没有 喷薄而出的力量感,也 不神秘,圣母就是 美好和 慈爱的 化身,带着 任何一个平凡美丽母亲的 眉眼与 气息,带着 人间的慈悲和爱,成为了 以后历代圣母像的 范本。将圣母带回人间,这是
对人的 价值的 肯定。至今,欧洲对女性美貌的 最 高评价依然 是 :“你美得像拉斐尔笔下的圣母一样。”但
是 ,这样温和 、宁静、惊才绝艳的 青年人,却被37岁这一年的 一场高烧带走了 。死后,他被安葬在 罗马万神殿,红衣主教彼得罗·本博亲自为他题写墓志铭,上面刻着 :“这里安息着拉斐尔
当他在世时,大自然深恐被他征服
当他谢世时,又怕随他而去”。
历代评价
“拉斐尔无疑是
一位伟大的 艺术家,优雅的 用色,细腻丰富的 表情描绘,很多人看来这些都是 米开朗基罗不具备的 。拉斐尔在绘画上可以与 米开朗基罗平起平坐,甚至超越了 他 。”——乔尔乔·瓦萨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