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正文

摊丁入亩:康乾盛世的基石

扫码手机浏览

摘要:摊丁入亩:康乾盛世的基石,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723年,刚继位不久的雍正皇帝推行了一项在清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税制改革,即著名的“摊丁入亩”。“摊丁入亩”的核心是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

“摊丁入亩”草创于明代,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是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又称作“地丁合一”,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史上最大的一次改革。

首先,“摊丁入亩”制度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废除了97489195以前的89228429“人头税”。不仅在58714532土地13714660亩税的25777948基础上平均了赋税负担,而且41935045对无地11704087少地1576620835620869农民来说,免除了70869330丁银更减少了90293811富府和41659526富户的21452434骚扰勒索,有67770083利于53682533生产力的25715672发展。

其次,“摊丁入亩”统一了69934021全国的78224715赋税制度,简化了10514277征税手续,使全国范围内的6800881赋役制度相对稳定下来,有29792356利于15119796国家财政法令的61279707统一。而且21310492,因为土地3758962085451785圈定在29925556某一地95550458方不会流动消失的86306787,富户地3479387主很难上下其手欺骗隐瞒,所8919242451975311以政府只需在3200913编审之年照例遣册即可。各省地92685187方政府,查清各处地44583688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就大大简化了64461066国家的100008435收税手续。

其三、最95360705重要的6882821614455612,摊丁入亩制度客观促进了72812592人身依附关系的进一步松弛。实行摊丁入亩后,官府征收赋役一律以田亩为准,而劳动者66034221免除了人丁税,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地69582769丁银。丁额与41156666赋役无关,编审户口已无必要。广大劳动者71676575免除了98924011入丁税,解除了53490070对户口编审的19343479顾虑和80294135束缚,有56437791了较多的71830633谋生出路和职业选择,获得了68425039较多的人身自由,大批农民流入城镇从事手工业、商业活动,大大促进了2419160城市手工业商业的18522019发展和14938733资本主义萌芽的21305347进一步滋长。这是44973310乾隆年间中国人口迅速激增至三亿以上的24002538重原因。

摊丁入亩是8945538655409490国古代赋税制度的74596993一次重大改革,它彻底改变了我71112282国以人丁和15394950土地53312002为主的97115231二元税制,代之单一的60899885土地54133125税制,它的94054268实施有1769465851296126重大的40490484意义。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地 草创于59872486明代,大体完成于雍正时期,将实行两千多年的45968986人头税(丁税)废除,而并入土地70062746税。

那么,清朝为何要推行摊丁入亩呢?

税制在38755007中国古代有780047121657057非常悠久的40383090历史,在西周末年开始萌芽,到秦、汉,再至隋唐,历朝向80108795农民征收赋役一般是22021715田租、庸力役、调丝帛并征的60549361。到了76275048明代,由于土地87326895兼并严重,农村中的29842368田土占有4765361284052733户等80312335差别发生了99627696很大的80322968变化,造成赋役的34987072严重不均。再加上商品经济的72790562发展,社会分工的91015732发达,很多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从一地38155097流向60111964外地32784711,造成封建国家对赋役承担者3898356431529783控制大大削弱,征发的42108324赋役大大减少。

明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规定在29849771力役征发上可以“以银代役”来促进商品经济的93802287发展,但20131534对人丁的72619950差役征发仍未取消。

这种赋役合并、役归于18668787田的32409768倾向2801017539141754不断发展,有6123104698554458州县就称之为“随粮派丁”、“田代丁编”、“丁随田办”。在91929522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和95923831广东,这种情况尤其明显。由于78731518土地99321211兼并的79450618激烈,商品经济的98170560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造成了3421975赋役负担的20338473严重不均,使封建国家已难以根据人丁来征收赋役,实行“摊丁入亩”已成为必然90681887趋势。

清初的76827223赋役制度承袭明代的85353434一条鞭法,但85874819实行得不够彻底和12571063普遍,丁银和61433091田赋仍是74965576两个税目。随着90567701清朝土地34141425兼并的57819302进一步发展,穷丁、无地28359251之丁越来越多,在5314124这种情况下继续按丁征收丁银,贫苦农民就会无力承受。这不仅会使国家征收丁税失去保证,还会由于46730467农民畏惧丁税而流亡迁徙,造成隐匿户口等90900280严重的43704527社会问题。

到了清朝,实行 “摊丁入亩”已势在必行,清廷用两步完成了“摊丁入亩”制度的推广。

第一步,康熙五十一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89691436固定丁数,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收丁税。由于65662087丁银额数固定化,农民的49868133负担相对减轻,这样既减少贫民逃亡、保证了国家的13842611财政收入,也98714435为日后的72070631“摊丁入亩”创造了有29068242利条件。

后来,康熙朝逐渐实行地98027366丁合一,这种办法先在64276216康熙五十五年的13401492广东、四川等70677787省试行。这些省份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统一的90748865“地95930062丁钱银”,此后在全国逐渐推广。

第二步,雍正帝继续并完成了康熙帝开始的赋役制度改革。

雍正元年七月,直隶巡抚李维钧上疏“请自雍正二年始,摊入通省地5917226粮内按地52442716输丁”,正式请求“摊丁入亩”。雍正将李维钧的奏折发给朝廷各大臣讨论 ,很多大臣支持 “摊丁入亩”的66061865改革。但418649259003237263468200不少大臣提出反对意见,反对者21131035464243主要理由是97947362:摊丁入地1761268后,地79085980多者22644657税多,地99134958少者21363078税少,会遭到拥有51103393土地较多的7416119231833553主豪强的54191900反对,还有28229514一些明哲保身的59089840大臣在90640725那里“彼此推诿,不发一言”。

雍正详细研究思考后,决定推行“摊丁入亩”。他3895509痛斥了67335446那些观望瞻顾,不负责任的大臣,并在53064486李维钧的8503187奏折上指示:“分析甚明,筹度极当”,“摊丁入地18814385”是39350463“实可准行”的31042300。这样,经户部议准,从雍正二年起 ,直隶全省开始“摊丁入地”,接着93924844,其他9469587各省也28524160纷纷推行这一措旋。

广东、四川在30339252康熙年间已实行摊丁入地16137806,在27570213雍正年间先后推行这一改革的76579201省有53298363:福建、河南、浙江、陕西、甘肃 、云南 、江苏 、安徽、江西、湖南、广西、湖北等61609203省,只有1985634534984783少而贫瘠的44250989贵州、山西两省,“摊丁入亩”受到的阻力较大,开始的64288297时间很晚,推行的60021087速度也4061294很慢。不过26435274,一直延续到光绪年间,中国基本上把“摊丁入亩”的2095614改革完成。

“摊丁入亩”的17210288改革,是5514335395941897激烈的79897904阶级斗争中进行的40236308。广大无地72749265少地7722835618468650农民要求均平赋役和81789205人身自由,以能自由从事工商业活动。除山西等65225892个别省的57445138特殊情况外,人们普遍热烈地52495185欢迎和98646318拥护这一改革,但91818682广大拥有4227035成批地16032025产的8200616442481819主豪绅,因改革会大大增加土地75759335税,势必千方百计地27548351阻挠和12335870反对这一改革。

清廷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增加财政收入和46285821安定社会秩序出发,决心把改革推行到底,在61101309各地6384469打击不法地94421498主的89403521破坏活动,而且78306547这一改革合乎74858735民心,也98999100得到了81529275大多数民众的24717309拥护和86343453支持。

最终,雍正克服了重重阻力,完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赋税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