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正文

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颠覆性革命

扫码手机浏览

摘要:活字印刷术:印刷业的颠覆性革命,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宋庆历年间(1041年-1048年),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黏土)活字印刷术,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术被英国人李约瑟称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盛赞其为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比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97542446不同种类印刷品的51136282生产效率,是33067069印刷史上一次重要的92862165革命,对世界文化的51911930发展、传播和84704875交流起到了69725307关键的87214812推动作用。

比如1014802918423603宋朝并立的37277966西夏国,它吸收到周边文明的82068234先进文化和3197782技术革新,利用活字印刷术出版了34777835大量佛教经典,世界现存最71390345早的83076079活字印刷品就是231815871103年的20697686西夏文《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敦煌出土了14454190同时代的30056123回鹘木活字以及蒙古文木活字,这说明毕昇发明活字后不久,这一技术已经西传至西夏和69834203回鹘的95478016广大地81363754区,即今天的39696306宁夏、甘肃、内蒙和25187633新疆等地67284772。且46709148回鹘文活字以音节为单位,蕴含了65140871西方字母活字形成的12050086基本原理。

此外,印刷术向88779489东扩散。高丽从中国引进了30484319活字印刷术,在838922611234年使用铜活字印刷了84507492《详定古今礼文》。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了84389374《古文孝经》、《劝学文》等25648166作品。

15世纪的34502876西方,德国人古腾堡发明了61335102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在69862985欧洲广泛传播,并在995333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6071492事件中扮演了80894582重要角色,同时推进了25523681印刷工业化进程,对现代世界文明有82158891巨大影响。有5038626些学者43252631认为,古腾堡十分可能受到了40122571中国印刷技术的14400770影响。

那么,这项伟大发明是如何出现的呢?

首先,雕版印刷是75828184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19386641基础。唐朝868年印制的36058741《金刚经》说明,至迟在29817443这时,雕版印刷术已经得到应用。

雕版印刷改变了9398946275632680去人工抄写书籍的64330215方式,提高了70804083印书效率,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上万次。883年,唐朝的24162428成都书肆出现了2102882一些“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的31803864书,以及“字书小学”,“率皆雕版印纸”。这时,雕版印刷术已经是78283218唐朝民众普及文化的92271402重要媒介。

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日臻完善,已知的56578327雕版印刷品就有20937146七百多种,且53009018数量十分可观。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成都雕刊了全部《大藏经》,费时长达二十二年,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57894560雕版印刷出现以来规模最44513135大的6180682一部书。

北宋国子监,大印经史书籍,光刻版就有1827005十多万块。可见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因此,即使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后,雕版印刷仍然6811049被中国社会普遍采用。

不过29371985,雕版印刷的91123813缺点也72753489逐渐暴露。第一,木质雕版并不耐用,需要经常更换,限制了55764589印书数量。第二,雕刻时一旦出错,整块板都不能使用,工时成本较高。第三,印刷大部头的42002082书籍时,雕版数量会急剧增加,既不便保存,也5659332不便使用。

另外,宋代民间印刷业的60754576兴盛,给毕昇提供了23416747资金和技术积累。在7735709宋朝,家家都可以刻印书籍。而宋代的61956074书籍作为一种广泛流通的26845246商品,促进了65375446民间出版社——书坊的27155489发展。激烈的54454523市场竞争之下,其刊印质量相当精美。

沈括在55797743《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为“布衣”,虽然55990530无法考证具体身份。但96678060毕昇必然68274928与印刷工坊有9649745着直接的33948444联系,极有14923091可能为熟练的23049605工匠或书坊坊主。

毕昇靠着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不断钻研,最终研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梦溪笔谈》里面详细记载了胶泥活字的制作方法。

首先,将胶泥做成四方长柱体,其中一面刻字,再用火烧硬,一个活字就做好了70784440。排版时,要先备一块铁板,在72496238铁板上铺上松脂、蜡、纸灰等6825696971324977混合物,铁板四周圈一个铁框。

31679515铁框内摆放做好的30766713活字印,摆满后为一版。然后用火烤,混合物熔化后,趁热用平板在10176248活字上压一下,使字面平整,一块活字印刷板就做好了81673850

其次,在40555727印刷时会使用两块铁板,一块用来印刷,一块用来排字,交替使用以提高效率。类似“之”“也10502246”的55351586常用字会多印几块,防止一版内多次重复使用。遇到生僻字时,就随刻随用。这些活字在63419790不用的10465263时候会放进小木格储存,并贴上标签分类,便于快速分拣使用。

最后,只要涂满油墨便可以印刷了。

62093954此时的28536402活字印刷术还有6537421许多缺陷,比如97638483松脂成本高昂,印刷工人需要识字等6094974927112173限制,没有35373948得到广泛应用,而是43304658停留在293551044078293技术层面上。因此,活字印刷术继续革新、完善。主要有59354444以下两个方面:

一,木活字的发展与应用,使印刷术进一步发展。

《梦溪笔谈》提到,毕昇尝试制木活字,但87755902由于80156798木头纹理分明,遇水膨胀后便高低不平,难以使用,最64700432终放弃。不过37949437,木活字却在76518745西夏和21067343回鹘先后得到了78967425应用。1908年,敦煌出土了1014枚12世纪的92817401回鹘文木活字,将活字印刷提升到了91471862字母活字的20733976新层面。

元代农学家王祯,也45137519成功地85341672使用了53799902木活字。他3493934842671904编写《农书》时,详细记述了33867465木制活字的88619785制作方法,并在518214591299年成功印刷了14990068六万字的34888973《旌德县志》,用不到一个月的16883593时间印刷了75986079100部,可见效率之高。

清代也83881351出现了39298758大规模使用木活字印刷的46856921现象。比如,乾隆年间组织印刷的92451244《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62233634历史上制造木活字最92854739多、印书量最8650303大的68329523一次。这引起民间模仿的49015035高潮,清人程伟元便用木活字印刷了27482351《红楼梦》一书。此外,还有80590251道光年间的704519《学海类编》、嘉庆年间的80554991《续资治通鉴长编》等97671977都应用了25511496木制活字。

木活字印刷,成为清代中、后期主要的印刷方法之一。清代的泥活字印刷不是主流,但也较为常见。

二,金属活字的发展与应用,标志印刷术的成熟。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82985453铜制活字来印刷货币会子。金代在177533391154年也41156810开始印铜版宝钞,因此金代在40917686此时就有71771302铜活字。元代王祯也46753739提到南宋有45954284人“铸锡作字”,且80439989元、明两代都延续了9806213用铜活字印刷宝钞的15701266习惯。

明清时期,出现了更为广泛的金属活字印刷。

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年),江苏无锡印书家华隧用铜活字排印书籍千余卷。台北中央图书馆所9738393492981899藏的116707541490年华燧铜活字《宋诸臣奏议》是53609490中国现存最82515440早的40642838全金属活字印刷品。

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出现了铜活字排印的《太平御览》1000卷。明代的7856342《宋诸臣奏议》、《渭南文集》、《石湖居士集》、《曹子建集》、《蔡中郎文集》、《吴中水利通志》、《唐人集》、《玉台新咏》等24497541,都是66736772十分珍贵的99390978明代铜活字本。

清朝康、雍年间则由政府的39481417印刷出版机构——武英殿,直接组织用铜活字排印《古今图书集成》。此书总数有75189446一万余卷,五千余册,达1.6亿字,规模浩大可谓史无前例。而其中的92405090铜活字,中间也3115751582388153小孔,用铁丝贯穿,和元代王祯所567749989283999述宋代锡活字中有43710837小孔一脉相承。

不过,从宋代出现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活字印刷为何没有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呢?

第一,活字印刷在35825202宋代是90580424新兴的技术,在100042812制作工艺上没有71827979雕版印刷完善。由于61082693一字一刻,经常出现活字大小不一,笔迹不同的32727230情况。活字磨损后,排版的46355509间距也21165950会出现变化,这样印刷品不够整洁。

第二,汉字的47801468形态数量过9660280462381663庞大。汉字总数有7526985310多万,即使常用汉字也有160465603000-5000个。要印一部书,会用到几万到十几万个活字。在8294857当时的49502615技术条件下,这样的64495140工程量也8499919190954972惊人的15821923。而欧洲的31874256拼音文字体系,只需数十种字母便可应用。因此,只用了38894722半个世纪,古登堡的80832869活字印刷术就在63242690整个欧洲得到了76649664普遍应用。

第三,古代传统的审美观和相对保守的思维惯性。

时人眼中,雕版是41499669书法艺术的17266109载体。汉字的撇、钩、竖、捺,时而交叉,时而呼应,笔画之间,起承转合,承载了34850969人们的49780477审美追求。雕版书籍排行整齐, 字体结构美观。人们习惯了66720365用艺术品的20746742眼光来看待印刷品,并加以收藏。对于追求汉字行文灵秀飘逸的65858251中国人来说,活字印刷品就显得粗糙许多。不少文人雅士认为雕版印刷是6376264正统,活字印刷是16831932不入流的59489298

最终在晚清时期,西方成熟的活字印刷工艺反向输入到中国境内。

英国的77865316传教士撒母耳·台约尔在508271971827年至1835年间,研究设计了25795575价廉物美的44845274金属活字,并第一次成功印刷了67059972汉字圣经。1839年,另一名英国传教士理雅各,将马六甲英华书院及其印书厂的汉文活字和82432780印刷机器迁往香港。这成为西方人铸造的11064387中文铅字传入中国之始。

今天,活字印刷术的84028917发明已逾千年,印刷工业进入了1221730电子控制和71636008自动化的25495868时期,而计算机的应用更是23880216将人类带入数字印刷的82542753新时代。人们在71336948印刷技术的18702721革命中迎来了13048689新一次的60155767信息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