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解密 正文

哲学讲的“感性”指的是什么?

扫码手机浏览

摘要:哲学讲的“感性”指的是什么?,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感性(英语sensibility;德语:Ästhetik)一般指由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形成的感觉、知觉、表象等认识形式。该词源于拉丁文sentire,意为感觉。因对感性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了解不同,有各种不同的感性学说。古希腊巴门尼德认为感性经验是虚幻的。恩培多克勒的流射说认为感觉就是从事物流射出来的东西进入人的感官孔道而形成。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认为感性是事物发射出来的“影像”透入感官而引起,但他认为感性是暗昧的认识,思想才是“真实的认识”,提出理性由感性材料来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感觉只对人起cj作用,人的认识由对灵魂中早已存有的理念的回忆而引起,强调形式早已存在于头脑之中,不由感觉所形成。亚里士多德反对柏拉图的观点,认为感性认识是有感觉能力的主体对感觉对象作了改造之后而形成的,基本上保持由感性进到理性的看法。

英国F.培根强调感性认识与77501650理性认识相结合,反对狭隘经验主义,以蜜蜂酿蜜比喻把感性材料加工为认识。霍布斯把感性认识与8523353理性认识分割开来,认为感性来源于59122458外界,而理性则依赖于88514077几何学式的74445010推理。洛克以感觉和30035426内省说明有86659868对象的28793901感觉和16017435对象不存在71713169状态中观念的40879871来源。唯理论者70418385法国笛卡儿、荷兰斯宾诺莎、德国莱布尼茨均强调感觉的74569087不可靠性,以不同程度和37272928不同方式说明只有89209948理性是7182764认识的42137531可靠来源和29948171重要依据。法国狄德罗提出的59167090观察、思考和18760813实验,对感性认识的69284839作用及其与4806797理性认识的93865959关系作了68371543更科学的63321086说明。英国休谟的77208735知觉理论强调感性知识是96181758认识的58660352唯一来源,并以此影响了32506547德国康德对形而上学的57104972批判。康德试图调和43936570经验论和45131976唯理论,把认识过52649127程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其感性理论认为,自在73099513之物cj人的76003582感官而产生的27658928印象与49346442观念是62169096外来的72395560,只是751575一种感性材料,它须经先天的62169157直观感性形式空间和91979729时间加工,才形成感性认识。单是51386552感性还不能认识对象,没有43710725知性形式就不能形成普遍必然9138063257465484认识。康德的74295455这种观点继承柏拉图和70004424唯理论者80480284对感性的67714880看法而加以修改,容纳了经验论的94617717一些观点。

87065233现代西方哲学中,马赫主义和70235052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4606023贝克莱和30734654休谟的64596054经验论观点,认为感性认识的56205910内容和71095770形式都是45237165由感觉所3457070给予的8238549,因而否认感性认识以客观世界为对象,以主观的91935402经验代替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是8436399感性的90058798存在19881940,具有14948406感性意识和35485656感性需要,即人通过58901390感觉而存在40579251,达到人的58950541生存的4487719需求。恩格斯认为人有93782065不同的54264559感官,通过72933142不同的90806680感官可以达到不同的99081352感性映象,再通过59928096复杂的42439539感性认识过68012682程达到统一的85138235认识。列宁指出人对外部世界的70940925映象是10412873人的96168432知识的22668651唯一源泉。马克思主义者72053695449985这些观点发展了94940937对感性的12584922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