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之一丨威尔第《阿依达》,下面是趣元素小编收集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果把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削减到只剩两位,那就是威尔第和瓦格纳,而在威尔第的歌剧中,《阿依达》为翘楚。”
——赛斯·高汀,美国著名演讲家、作家
朱塞佩・威尔第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26部歌剧。他在意大利和整个欧洲热爱歌剧的公众的心目中几乎是无可匹敌的,甚至在今天,威尔第的歌剧在歌剧院、电视产品、录像带和DVD中也比任何其他作曲家的歌剧作品更容易见到。
威尔第1813年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
的 家庭。他 不是 一个音乐神童,18岁那年由于 超龄和 钢琴水平有 限,米兰音乐学院将他拒之门外。的 确,直到他 29岁时,他 才最终以歌剧《纳布科》取得了 一定程度上的 成功,在 古典音乐“决赛圈”里算是 大器晚成了 。这部歌剧在 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时一鸣惊人,开启了 威尔第在 欧洲的音乐生涯。《阿依达》是威尔第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不论是人声、配器,还是舞美设计,都属于巅峰之作。它在体裁上属于法国大歌剧 (Grand Opera),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之一。
什么是法国大歌剧呢?法国长久以来一直是
欧洲艺术文化的 中心,受法国大革命和 拿破仑称帝的 影响,巴黎在19世纪上半叶成为欧洲歌剧之都。19世纪法国歌剧类型之丰富,几乎
涉及当时所 有 歌剧类型,并受到浪漫主义的极大影响,注重文学与 音乐的 结合,强调舞台、舞蹈、服饰等 在 以音乐为中心合成体之下的 综合,配器华丽,声乐华美,极富戏剧效果。随着19世纪初中产阶级势力提升,豪华壮丽的大歌剧应运而生。
这部歌剧采用了
安东尼奥·基斯兰多尼所 写的 意大利语脚本,故事也取材于 古埃及的 故事。实际上,威尔第是受埃及总督的 委托才创作此剧的 ,这其中还有 一段轶事,我 们稍后进行分解,为您娓娓道来。此剧题材出自于
古埃及的 一部戏剧,故事主要以个人情感和 国家荣辱之间的 冲突为切入点。古埃及法老王时代,东非大陆的 埃及和 埃塞俄比亚战事又 起,埃及王手下战将拉达梅斯率部出征,迎战埃塞俄比亚国王阿姆纳斯洛。此时,埃及法老的
女儿安奈瑞斯公主心中十分倾慕拉达梅斯,而拉达梅斯心中所 爱却是 阿姆纳斯洛的 女奴阿依达。这位女奴不是 别人,正是 埃塞俄比亚国王的 女儿,而阿依达在 被俘虏之前也 是 埃塞俄比亚王室的 一位公主。阿依达属于
威尔第歌剧中的 典型女主,美丽高贵,生性柔弱而又天真无邪,可她却被无情的 命运掌控着 一切,这些在 序曲奏响那一刻就有 了 预示。男主拉达梅斯作为埃及将领,帅气又
富有 气质,迷倒了 一众女性追随者 。在 拉达梅斯击败埃塞俄比亚人,光荣凯旋后,安奈瑞斯公主请求父王招拉达梅斯为婿。两位女子同时倾慕同一位心上人,这样的
剧情发展我 们再熟悉不过 了 ,戏剧冲突会越发剧烈,这也 给音乐的 创作提供了 更大的 想象空间。但 拉达梅斯的 心只属于 阿依达,所 以埃及公主在 情场彻底败了 北。威尔第对教权制度的
痛恨在 最 后一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家愿意原谅英雄拉达梅斯,但 教会却非要置他于 死地——他 们要将拉达梅斯在 祭坛之下活埋,让他 的 灵魂向 自己触犯过 的神灵谢罪。拉达梅斯留在
神殿的 地 下墓穴里等 待死亡的 降临,而他 忽然 发现阿依达也 在 墓穴之中,于 是 两人携手共赴冥河。安奈瑞斯则在 神庙中祈祷,为拉达梅斯和阿伊达以及她自己的 灵魂祈求和 平。这部作品当初委托给威尔第时,他差一点没有答应。其中的
原委是 这样的 :埃及总督伊思梅·帕夏为了 庆祝苏伊士运河重新开通,委托威尔第谱写这部作品,并开出了 八万法郎作为报酬;威尔第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并表明自己不会为这种事件写作品。但
原故事的 原作者 为了 能跟威尔第合作,简直操碎了 心,脚本作者 奥古斯特·玛莉特把自己的作品册子寄给了巴黎一位与威尔第合作过 的 喜歌剧指挥卡米尔·杜·洛可。卡米尔·杜·洛可读过
之后大喜过 望,觉得这故事简直太好了 ,不能错过 ,于 是 他 出面来找威尔第;埃及方面也 重新提出要求,请威尔第为开罗新落成的 歌剧院谱写一部作品,威尔第这才答应下来(傲娇得很)。1870年,玛莉特写信给杜·洛可,表达了
埃及总督伊思梅·帕夏希望在 舞台场景、服装、道具上还原“历史上的 埃及”的 愿望。这个建议被威尔第欣然采纳了,他在舞美设计中加入了大量古埃及元素,如长号、埃及号或罗马号角等等,也包括战旗的设计。
威尔第在
创作此剧时,除了 歌剧中常见的 序曲之外,还写了 一前奏曲,但 最 终威尔第在 首演时选择删去序曲,保留前奏曲。在 他看来,简短的 前奏曲所 呈现出的 表现力已经足够充分了 。对于
前奏曲和 序曲的相似之处与 区别,实际上二者 均可以作为歌剧的开场曲目。一般大幕也 会在 此时拉起,舞台上会进行一些无歌词的 背景交代,使观众可以更快地 掌握故事情节和 主要人物;不同之处则在 于 ,前奏曲多见于 纯器乐作品中,而序曲则更多地 用于歌剧中。从各个方面来看,《阿伊达》走的是传统歌剧创作路线,使用了
一系列程式化的 歌剧创作手法,这也 和 他本人的 创作风格倾向 有 关。不过 ,如 今它的 成绩如此斐然 ,又 有 谁会注意到它的 创作手法是 否老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