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汉时期则是中国古代县制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汉代中县也开始出现了“县乡制”,将县的行政管理范围进一步缩小。而唐代时期县的行政管理责任和范围则更为丰富,成为了中国...
中国古代的县,是行政建制的一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尚书·禹贡》中,就有郡县这种行政区划的记载,而这种行政区划在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那么,究竟是哪个朝代设县最早呢?下面我们将从历史资料中展开探究。
周代设县
周代时期,天子掌握重要的
官职和 权力,而各地 的 土地 则由诸侯分封,以作为封地 的 管理形式。这种封地 制度中,最 小的 行政区划为乡,而各地 的 乡则被组织成一个县。在《周礼》中,有“州之掌官有六曰正则司、都宰赋、南北尹、典征儋、宫官一人”这句话。
其中正则司负责监督州中的【趣元素】
县,南北尹则负责收纳县中的 行政财政数据。可见,周代时期的 县已经具备着 行政管理的 功能,是 中国古代县的 一种典型形式。秦汉时期的县制
秦代时期,统一了
中国的 行政管理,开创了 中央集权的 时代,实现了 中国古代的 县制。 在秦代的 行政建制中,全国分为三百六十个郡,各郡下设有 县。在 郡和 县之间,还引入了 “县官郡掌”、“令长史掌长吏”等 体制,将管理权力分散给各级官员。汉代时期,将郡与
县的 合并拆分为两个独立的政区,县则被划分到更小的 行政单元,与 乡并称为“县乡制”。而在 汉代的 行政管理中,县仍然 是基本的 行政管理单位。 到了 东汉时期,全国设有 一千七百余个县。唐朝时期的县制
唐代时期,全国的行政区划还是
以县为基础,每个县设有 县令、县丞、县尉、县胥等 官员,管理着 一定范围内的 人口和资源。唐代对于 县的管理比较严格,县令和 县丞为官后,要进行为期半年的 培训并通过 考试才能上岗。唐代时期还设有
州、道等 行政区划,而县则成为了 最小的 行政单位。除了 政治管理之外,唐代时期的县还负责税收征收、磨盐煮臼等 公共服务业务。而当时的 县城,往往也 是 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和 安全的 中心。总结
通过探究,我们发现早在周代时期,中国已经开始出现了基于县的行政管理形式。
而秦汉时期则是
中国古代县制发展的 一个关键时期,在 汉代中县也 开始出现了 “县乡制”,将县的 行政管理范围进一步缩小。而唐代时期县的行政管理责任和范围则更为丰富,成为了中国古代行政体制中的基本建制之一。
在
封建社会的 发展过 程中,中国的 县制得到了 进一步的 发展,不断完善和 修正,使得县这个基本行政管理单位在 中国的 历史长河中长盛不衰。在中国古代县制的基础上,到了现代,中国的县仍然是一个基本行政单位,不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